亦中亦西,中国珠宝闯关之路?
[ TTF高级定制珠宝创始人吴峰华:“工艺、技术、设计是全球珠宝界三条通用法则。” ]
[ 《芭莎珠宝》主编敬静:“对于每一个进驻巴黎的新珠宝品牌,要获得业内大部分人的认可,有很长的路要走。” ]
[ G-Link创始人郑陈曼芝:“西方珠宝设计师绞尽脑汁去玩新概念、新材料,甚至用水泥、枯木、头发去做珠宝,中国设计师就不必如此辛苦,只要从古人留下的财富中截取那么一个碎片,好好发挥就能做出优秀的设计。” ]
要征服挑剔的买家,就得学会用珠宝设计讲故事。这是TTF高级定制珠宝创始人吴峰华在珠宝界打拼换来的经验。
如今的吴峰华,正带着百余位中法艺术家、设计师以马年生肖为主题设计的珠宝,在国内巡展。半年前,这些亦中亦西的作品同样吸引了巴黎人。这是他多年前在深圳罗湖的水贝珠宝市场创办珠宝企业时,不能设想的局面。彼时吴峰华的想法很天真,他以为凭借这里强大的生产能力,把珠宝产品以品牌名义投放到市场,就是所谓的品牌销售。
结果,这些和市场上的“大路货”珠宝同质化、同类化、无设计感的产品完全卖不动。挫折之下,吴峰华开始考察世界知名珠宝公司,重新揣摩珠宝品牌的经营之道。“工艺、技术、设计是全球珠宝界三条通用法则。”他说。
而《芭莎珠宝》主编敬静认为, TTF的故事,只是为中国珠宝的海外突围开了一个头。中国珠宝品牌如何适应复杂的国际市场,还有待时间的考验。珠宝的设计其实在设计之外,“挖掘古老的本土文化,抓住国际珠宝设计的总体趋势,将现代的设计语言与古老的文化结合”,这也许是中国珠宝赢得国际消费者的必由之路。
敲开“珠宝箱”
法国巴黎,就像瑞士日内瓦、巴塞尔之于钟表界,在高端珠宝界有着风向标的意义。尤其是位于巴黎歌剧院和卢浮宫之间的旺多姆广场,因为聚集着卡地亚(Cartier)、梵克雅宝(VanCleef&Arpels)、蒂凡尼(Tiffany &Co)等几乎所有人们耳熟能详的高级珠宝品牌,有着“巴黎珠宝箱”之称。
今年2月,“欢乐春节2014 TTF巴黎马年生肖首饰设计展”在巴黎的中国文化中心举行,展出120余件马年主题珠宝作品。
中国设计师的作品占到半数。和法国设计大腕相比,对生肖文化更为熟悉的他们,作品表现力并不逊色。无论梁锐鑫利用马头轮廓进行线条渐变打造而成的“马到福临”手镯,还是滕菲从昭陵六骏图中捕捉灵感设计的迷你“六骏图”项链,抑或“中国时尚教母”苏芒跨界,将树和马造型融为一体制作的“马与树”胸针摆件,无一不夺人眼球。法国《费加罗报》形容,“中国的现代珠宝设计作品首次让法国观众如此着迷。”
“中国不缺好工艺、好技术、好创意。我们完全有理由自信,也应该自信起来。”不再是那个为破解“代工迷局”、摆脱欧洲经济危机影响而陷入焦虑的困惑者,戴圆片复古眼镜的吴峰华在接受《第一财经日报》采访时表现得踌躇满志。
“巴黎高级珠宝界是一个很小的圈子。很多品牌在这里历经百年,工艺几代传承,设计既时尚又体现历史厚度,才能获得大家的认可。”法国珠宝协会主席迪迪埃·罗克思(Didier Roux)言下之意,巴黎高端珠宝界是一个“排外”的少数人俱乐部,新生品牌要在这里扎下根,并不那么容易。
之前,作为国内第一批试水巴黎的品牌,周大福曾斥巨资,以蝴蝶设计、八十周年庆典等名义几度举办展览。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的珠宝设计师陈瑞麟(Dennis Chan),则选择了一条捷径。十多年前,在旅行途中受到敦煌壁画彩塑感染的他,决定用现代设计手法重新挖掘东方珠宝的魅力。他径直找到了对巴黎珠宝圈了如指掌的法国人伯怡(Guillaume Brochard)。伯怡出任过豪雅表北亚区董事总经理、LVMH集团旗下瑞士名表EbelS.A 的CEO,是个不折不扣的“中国通”,他的太太正是上下品牌的创办人蒋琼耳。
陈瑞麟负责设计,伯怡负责运营和市场,他们的珠宝品牌Qeelin很快在法国打响了“头炮”。相形之下,在本土开始打拼的吴峰华,道路更为曲折。
在多年为国际大牌代工的过程中,吴峰华研发出925银抗氧化专利技术等工艺技术。最后的一道坎,是设计。2005年,TTF设计的第一批珠宝在香港地区参展,吴峰华只申请到厕所边的展位。一年后,作为第一个参加巴塞尔国际钟表珠宝展的中国珠宝品牌,TTF被安排在乏人问津的6号馆,只有一堆知识产权调查机构整天围着他们搜寻抄袭的证据。
“除了设计,我们走投无路。”吴峰华开始筹划国际级的珠宝设计团队。与之相应的,TTF在珠宝圈也逐渐为人所知。如今,TTF总部已经落户旺多姆广场的和平大街12号,它的对面就是百年老店卡地亚。
挖掘历史宝藏
“对于每一个进驻巴黎的新珠宝品牌,要获得业内大部分人的认可,有很长的路要走。”敬静认为,年轻的中国原创珠宝想在老牌珠宝中心站稳脚跟,需要寻找一条与众不同的捷径。
敬静告诉《第一财经日报》,用珠宝设计讲故事,其实就是解决三个问题。“即给谁设计,知道她需要什么,怎样让她爱你并且保持忠诚。”珠宝的设计其实在设计之外,卡地亚的小豹子、梵克雅宝的四叶草、蒂凡尼的钥匙,都是在充分挖掘其发源地的文化风俗的基础上,注入人性化的故事情景,设计出经典造型。它们都是由一连串“老钱”(old money)堆积出令人浮想联翩的情景故事,在漫长的岁月之中,为品牌聚集了大量忠实的粉丝。敬静指出,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或许可以弥补“老钱”的缺憾,也是让设计立于不败之地的“王牌”。
问题是,海外买家能否顺利读懂来自东方的古老文化符号?曾为LV、爱马仕等品牌设计配件的法国独立珠宝设计师娜塔莉·索基尔卡(Nathalie Sokierka)反驳了人们的疑虑。“说西方人,尤其是法国人对中国文化不了解,完全是个误区。对中国古老文化心驰神往的人不在少数。”娜塔莉举例说,现任法国总统奥朗德就是一位名副其实的“中国通”。“在法国上层社会,人人都会收藏一些中国的古老工艺品。如果有人能重新让这些古老的文化工艺展现在我们眼前,我们决不会说自己不知道或者不感兴趣。”
事实上,一些中国珠宝设计师已经摸索到了设计关窍。TTF设计总监许二建,借鉴中国传统的民族晕染工艺,辅以目前最流行的极简风格设计手法,打造的“细胞”(Cell)项链,被法国知名珠宝杂志《Dreams》大幅报道。许二建说:“西方珠宝的设计时而流行简练抽象,时而流行繁复具象,但无论如何变化,中国古老的元素都能够很好地适应任何一种国际设计潮流。”
“中国文化源远流长,表现出的包容并蓄的能力令人吃惊。”和许二建看法相似,陈瑞麟认为当中国古老的文化元素和西方流行元素结合,能产生意想不到的火花。他在设计BoBo时,同时借鉴了“国宝”熊猫和西方人钟爱的泰迪熊造型,让它们“骨骼对换”。“本来是出于好奇心的实验,没想到,这样的熊猫看上去特别有趣。”这招“东西通吃”的设计手法,让席琳·迪翁(Celine Dion)、马克·雅克布(Marc Jocobs)等大牌出现在他们的客户名单中。
“对于老祖宗留给我们的财富,我们为什么不善加利用?不仅外国人懂,中国消费者也有天然的亲切感。”在上海香港设计廊开幕仪式上,珠宝品牌G-Link创始人、设计师郑陈曼芝在接受《第一财经日报》专访时表示,她最近在研究老北京的珐琅掐丝工艺,并已经将其应用到蜻蜓造型的珠宝设计中,在本土和海外都获得不错的反馈。她打算继续深挖这类设计题材。“西方珠宝设计师绞尽脑汁去玩新概念、新材料,甚至用水泥、枯木、头发去做珠宝,中国设计师就不必如此辛苦,只要从古人留下的财富中截取那么一个碎片,好好发挥就能做出优秀的设计。”
第一财经日报 陈琳
亦中亦西,中国珠宝闯关之路?:等您坐沙发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