济南珠宝设计师李楠:怎样赋予作品灵魂

济南珠宝设计师李楠:怎样赋予作品灵魂济南珠宝设计师李楠:怎样赋予作品灵魂济南珠宝设计师李楠:怎样赋予作品灵魂

李楠接触设计领域,已有8年,还在上本科的时候,首饰设计是个冷门专业,“我是被它独特的制作工艺和形式内涵所吸引,因此选择了走这条路,并在期间形成自己的风格。”
李楠的第一件真正意义上的作品,是她研究生时的毕业设计作品《怒放》,她说该作品的创作灵感源自于对女性生殖崇拜,“另外,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象征符号,创作出了一套抽象造型的胸针作品。”
珠宝是光鲜的,自带着一种很有吸引力的光,珠宝设计师们也是浑身沾染光芒的,他们不顾一切,带着热血初衷,向着那束具有吸引力的光。
对待到每个人来说,首饰作为艺术,应该是一种精神载体,与个人发生很紧密的关联,精神上得到滋养,比仅仅只是装饰有意义有价值得多。
“我认为,一位优秀的设计师应该具有国际视野和能够关注当下的敏感度。我们应该立足本民族文化,用国际的语言将之传播出去,才可以说民族的是世界的。”李楠说而关注当下,则是要求设计师,能够用作品表达这个时代特有的文化形态。所谓一个时代的经典,它必然是这个时代文化形态的一个缩影。
在李楠的理念中,身属设计师的身份,就要有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经典的责任感。“不管是做艺术还是做设计都应该保有这样的自觉。”
百炼钢成绕指柔
天下没有任何一件首饰相同,而每位设计师的灵感来源也可以千奇百怪,“一般来讲,我的创作灵感多是来自于人体自身或是一些有机形态的美感。”
李楠说自己对于体感、空间或者说三维立体的造型比较敏感。她平时会刻意收集一些有特点的有机材质比如珊瑚、动物骨骼、异性彩宝等,会多去看一些雕塑作品或是立体感较强的其他形式的艺术作品。
“百炼钢成绕指柔”,一件特别的首饰可以是传家宝,可以代表一代人情感的延续,当珠宝被设定为特殊情境下的特殊物品时,它就会成为佩戴者的一部分。
对于设计师来说,需要长时间的更新自己的作品,甚至要有突破,灵感枯竭、创作瓶颈,也会是一个需要正面面对的问题。
事实上,在首饰设计领域,不管是艺术首饰和商业珠宝中,都存在“抄袭”的问题。李楠说:“我认为这多是对自我设计的一种不自信,通过抄袭西方的优秀设计形式,希望被更大范围的受众认可。”另外,李楠还提到国内的观众也存在一定程度“崇洋媚外”的心理,所以观众的审美也是需要时间去培养和提高的。
“原创、独立、小众”,当这些标签突然被广泛地提出,并且成为消费者的选择时,其实会多少让人无所适从。
李楠说现在所谓小众的珠宝设计还处于一个刚开始发展的阶段,“例如北上广这些一线城市会有很多展览和交流活动,来促进当代首饰的发展,越来越多的高校也在建立首饰设计专业,培养年轻的设计师,这都是一些很好的态势。”
对于自己的设计,李楠认为尚还处于一个不够成熟的阶段,“风格特点在慢慢确立,但观念和形式还需要更进一步的探索。”
她说自己也有需要学习的“设计标杆”,她比较崇敬自己的导师滕菲教授。她用女性艺术家特有的细腻去表现对生命的体悟和感怀。比如《那年夏天》,这是一个象征剖腹产疤痕的作品。讲述的就是她本人剖宫生产的人生体验。那种紧紧卡在脖子上的佩戴方式,准确传递出成为母亲那一刻身体的疼痛和紧迫。
“那是艺术,不是美感,艺术讲的是一种体验,将这种体验真实体现出来,这个作品做到了……身体上的疤痕,包括印记、胎记,一般都是要遮起来或处理掉,通过艺术的转化,换一个角度去认识这块疤痕,内心就有一种变化,活得更愉快,首饰成为一种精神的疗伤。”
而国外的艺术家,李楠比较推崇Kim Buck,“他是一位来自丹麦的金匠,他的作品总是狠准地直戳观者的内心。”比如一枚戒指,他可以利用很薄的金片,内附有小管子,观者在佩戴时可以自己吹起来,从而自己把控戒指的大小,改变金子的体积,以互动的形式探讨了金子本身的价值。
她很感谢当时的选择,因为不爱凑热闹而选择了这个冷门专业,让她在今天越来越体会到工匠精神的弥足珍贵。

“每当看到一件作品完成时,就像有了自己的宝宝一般,内心充满了愉悦,它的每一个变化都带有我的温度,并且独一无二,经过时间的沉淀和佩戴所赋予它的人情味,它便有了故事有了自己的历史,可以被传承,这就是所谓工匠精神的价值所在吧。”“怒放”系列作品

李楠,28岁,现居山东济南
2011年毕业月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首饰设计系
2014年研究生毕业于英国伯明翰城市大学珠宝学院
目前是一名大学教师
设计风格具有抽象美,雕塑感较强

女报记者 任婷婷

济南珠宝设计师李楠:怎样赋予作品灵魂:等您坐沙发呢!

发表评论

表情
还能输入210个字